• 0
  • 2
  • 66

手机浏览

微信公众号

官方联系方式:400-888-4606    
公司地址:长春市绿园区西新工业集中区
网址:
www.laohantou.com.cn
邮编:13000

页面版权所有:长春老韩头清真食品有限公司    吉ICP备13000798号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长春

>
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讲一讲“老韩头豆腐 ” 背后的故事

【摘要】:
如今,老韩头豆腐串已经登堂入室,进入各大商场的熟食区,那个头戴一顶干净的白帽子的老头像,已经成为这个品牌最经典的标识。但在老一辈长春人的记忆中,人们还记得那位真实的头戴白帽的“老韩头”,推着一个小车,上面放着一个不大的玻璃箱子,里面摆着熏鸡和豆腐串,在下午3点到5点,在同志街和红旗街一带的市场售卖的场景。韩家早年的牛肉生意 “老韩头”名叫韩再发,是回族人,他的小名叫“老德子”,其实原本应该是“老得

如今,老韩头豆腐串已经登堂入室,进入各大商场的熟食区,那个头戴一顶干净的白帽子的老头像,已经成为这个品牌最经典的标识。但在老一辈长春人的记忆中,人们还记得那位真实的头戴白帽的“老韩头”,推着一个小车,上面放着一个不大的玻璃箱子,里面摆着熏鸡和豆腐串,在下午3点到5点,在同志街和红旗街一带的市场售卖的场景。

韩家早年的牛肉生意

 

“老韩头”名叫韩再发,是回族人,他的小名叫“老德子”,其实原本应该是“老得子”,意思是其父亲老来得子,韩再发的父亲名叫韩来胜,父亲41岁时,韩再发才出生。其祖籍山东韩家寨,韩来胜小时候,跟随父亲闯关东来到东北,在农安附近的小合隆落脚,开了一家牛肉铺维持生活。
那时开牛肉铺,都要自己去北荒(郭尔罗斯、通榆、干其卡以及更远的乌兰塔拉、巴彦淖尔和查干一带)去买牛,然后自己赶回来,从屠宰、扒皮,收拾干净,到煮肉卖肉,生活十分艰辛和动荡。尤其是那年月去北荒赶牛,不光辛苦,路途上还充满危险。每次出发都是提心吊胆,不知是否能安全返回。因到北荒路途遥远,途中处处是狼群,有时还会遇到土匪、马贼的抢劫,弄不好住到了“黑店”,钱财会被洗劫一空。经常有贩牛的人去北荒后没了音信,活不见人,死不见尸。
韩再发的父亲韩来胜每次出去,都会把买牛的钱紧紧缠在腰带里,带上牛耳尖刀,有时背上一杆老枪。小时候,父亲经常给韩再发讲去北荒赶牛的惊险故事,告诉他处事为人一定要时时留心,不可大意,这锻造了韩再发的坚忍性格以及经商时的智慧。韩再发从13岁起就跟随父亲去北荒赶牛,从赶牛开始,他体会、上手的就是清真牛肉铺生意的全过程。韩来胜是屠宰牛羊的能手,他手把手地教儿子如何扒牛皮、熟皮子、刮肉、洗肉、煮肉。韩再发很聪明,这些活父亲一指点,他就会干。当时的街坊邻居都夸他是把干活的好手,活儿干得漂亮。
父亲为其取名“再发”,就是希望他今后有发展。经商讲“德”,做吃的东西,要对得起良心,要琢磨新鲜玩意;不能让顾客总吃一个口味的,要换换样。这些都是父亲传给他的经商智慧。
后来,韩家从农安小合隆搬到长春民康路的西省馆胡同,之后又搬到四道街“老万发”大车店院里。老万发掌柜的姓何,他相中了韩家的牛肉和牛皮,每当有人来住店,他都会向人家介绍韩家的手艺。车老板们往往买回去,除了自己吃的,还送给亲朋好友。久而久之,韩家牛肉干净、好吃、分量足的口碑就传了出去。

“老韩头豆腐串”的诞生

 

韩再发就生长在这样的经商家庭,从小耳濡目染的他,做起生意很善于琢磨。还记得那时的吉林大学老校区一带是一片坟地,按长春市城市规划,这片坟地要迁走,然后在此地建学校。韩再发瞅准机会,每天起大早推上一车子馒头、牛肉,有时带上一些烧鸡,到坟地边的路上等着。那些起坟、干活的人累了,就围住他的小车子吃开了,生意不错。偶尔有一天,大家看不到韩再发的小车子,就觉得少点什么,他再来的时候,大家都询问啥时候来。为了守信,韩再发此后不管在哪儿经营,不管刮风下雨,无论春夏秋冬,总是准时出现。他的牛肉、羊肉、烧鸡、馒头等货品,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不光回族人愿意吃,汉族人也很喜欢。
而真正为“老韩头”创下品牌的豆腐串,则是在韩再发对老百姓饮食的深入调查后产生的。做食品生意的韩再发牢记父亲的教诲,对食品的种类、味道进行细致的琢磨,他先从走访调查开始,那时候的他从东大桥早市走到当时的和平大路晚集,从范家屯马市走到农安万金塔老街,终于得出一个结论,不管在哪里,东北老百姓最愿意吃的是干豆腐。当时,东北人吃干豆腐,方法很简单,一般都弄点大酱,找棵大葱,一卷就吃;有的干脆一口干豆腐,一口黄瓜;还有的,干吃干豆腐。特别是一些车老板,有时送公粮出门,背上几斤干豆腐,到小酒店要上两碗汤,干豆腐就酱油或咸菜,吃得蛮香。
韩再发在对东北民间老百姓生活、口味、市场情况充分调查之后,摸清了东北老百姓喜欢吃干豆腐,而松花江流域又盛产大豆的实际情况,把这一切综合起来,他开始琢磨如何把干豆腐做得好吃好卖。
韩再发想,如果把干豆腐穿成串,用老汤煮上,控干汤,这样干豆腐就有了咸淡滋味儿,一定会好吃,卖着也方便,人们吃着也方便。刚开始,他先把煮鸡的汤调好,汤里放进各种肉料,再放上花椒、大料、味素、食盐什么的,然后把干豆腐用小竹签穿起来,500克干豆腐大约穿十串,放进锅里用老汤煮,半天左右时间,汤里的各种滋味全都渗进干豆腐里去了,捞出来后控干水分,刷上香油,装在盆里……这样做出的豆腐串,别说吃,看着都好看,一串一串的,金黄、柔软、香味四溢,真是足以让人流口水的美味。他推着这样的豆腐串到街上的时候,真是闻着香,看着馋,人们买来又能当饭又能下酒,吃过的人从此生活里就离不开这道美味了。

从街头小吃到百姓心中的老字号

 

上世纪60年代,长春人都记得这样的情景,每到傍晚,小巷胡同口便传来老韩头那诱人的“熏鸡豆腐串”的吆喝声。老韩头卖豆腐串,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,他每天只卖3到4个小时,就一个车子,卖完就走。他这是讲究经商的“德”,剩下的时间让别人去卖。
那时,市面上还没有这样的小食品,东北的老百姓只见过冬天里的糖葫芦是串起来的,这回第一次见干豆腐串起来。韩再发之前做的牛肉、烧鸡、馒头已经有很多忠实的顾客,很多人对豆腐串更是一尝就放不下了。
记得那时,中小学校开运动会或去春游,孩子们都会让爸妈买豆腐串带着。在同志街和红旗街一带的老百姓,不少人从小就吃韩再发的豆腐串,长大了也忘不了。老百姓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广告,“老韩头”卖的豆腐串好吃,于是,老韩头豆腐串的名字在长春乃至北京、天津、大连、哈尔滨、齐齐哈尔迅速传开了。

 

 

韩再发一开始只是推着小车卖豆腐串,只是小打小闹,并没在意。他办饮食服务许可手续也是用“熏烧鸡”,没想到豆腐串反而后来居上,成为长春市的一道名小吃。久而久之,他做的豆腐串成了百姓心中的“老字号”,必须注册了。韩家人坐在一起商量后,决定用老百姓叫开的“老韩头豆腐串”来注册。
老韩头豆腐串的出现,立刻在盛产粮豆的北方掀起一场豆腐串大战,一时间,北方的大街小巷出现了许许多多“老韩头”豆腐串,后来还有什么“老黑头豆腐串”“老太太豆腐串”……别人做不出这种地道的滋味,敏感的人一尝便知真伪。后来,吃豆腐串的人太多,韩家于是多开几个点。韩再发让女儿东华、儿子东海,侄子东山、东德等,分别在桂林路、崇智路、东大桥、同志街、黑水路、汽车厂、长百大楼等处,挂起了“老韩头豆腐串”的招牌。就这样一直到今天,“老韩头豆腐串”无论销量还是口味,抑或知名度,都是长春百姓首屈一指的。老韩头不用他的豆腐串做广告,老百姓的嘴就是老韩头的广告。

 

NEWS CENTER